1 吃姜会不会上火?
2 晚上适合吃姜吗?
3 秋天能吃姜吗?
姜晚上能不能吃?喉咙痛可不可以吃?
张医师答:可以,喉咙痛是体伤所致,吃了姜喉咙更痛是为什么?
体伤没有揉开。
又有说晚上吃姜赛如砒霜?
张医师答:这是错的,晚上热能更加不足,吃姜怎么会赛如砒霜?
吃姜上火或有症状?
下面是原始点针对此问题的表述。同一问题的稍微不同角度的解答,因都是一样的。 不仅仅吃姜 吃人参等热性食品若出现症状,因不在食品上,是由于自己身体还有体伤及热能不足所致。
有传言说“早上吃姜胜参汤,晚吃姜赛砒霜”,因为药性不因早晚而有所不同,(而晚上的体质不会更强,同样需要补充热能。)所以这是谬见。
吃姜喝姜汤若出现症状,或因原本就有体伤所致,或纯粹是姜过量过强造成体伤所致。不论何种情况,此时皆应按推相对应原始痛点,病症若解,就继续等量服用;若无效,则须酌情减量减淡。
(张钊汉医师 《原始点医学手册》)
薑/姜(以下指小黄姜,也称小土姜),味辛辣,性温热,是居家常备之食材,又可外用,故为原始点医学所推荐的一种常用热源。
首先澄清两个观念问题。
其一,有说“留姜皮则凉,去姜皮则热”,认为姜皮、姜肉寒热性不同。这是不对的,因为姜皮味辛 辣,故性亦温热。
其二,有说“早吃姜胜参汤,晚吃姜赛砒霜”, 但药性不因早晚而有所不同,所以这也是谬见。
此外,喝浓姜汤若出现症状,基于症状皆由体伤及热能不足所致,故姜仍可继续服用。但若患者觉得姜太辛辣而不愿服食,可改以姜加甘草、龙眼干、红糖等,加一种即可,或直接改用浓参汤。
(张钊汉医师 《原始点医学手册》16版2020年)
吃姜会不会散气?
张医师答:不会散气。热能不足的人,动能不足,气血是属于一个新陈代谢
的能量、动能。体虚的人,热源不足,生姜是一个内热源,吃了反而散气,
让身体的热能更加不足,有没有这种道理?没有。
没有一种药会散气,没有一种药会补气,也没有一种药专门去伤害气或伤害血。不但不散气,而且还补充内热源。所以只要热能不足,就吃姜,它是食物,没有副作用。原始点第一药方就是姜,生姜、干姜、无炮制过的嫩姜都可以。但要温热地吃。
3 秋天能吃姜吗?
从原始点来说,有症状就可以治疗,没有症状可以保健,原始点本来就是调理疾病的。不管是什么特殊时期时间,身体的一切问题都源自于体伤和热能不足。
当我们的身体体伤得到有效修复,热能得到补充后,就能激发我们自身的自愈力,疾病就可以不药自愈。不管是春天秋天白天晚上,还是身体的出现任何症状,包括传统所说姜吃多眼疾模糊,姜吃多伤肝等...大都是因为没有学习原始点,不知道处理体伤而产生误解的。姜作为热能补充,加上原始点修复体伤,身体各方面症状自然就好了。 结合前面1,2问题,包括肝脏问题不管是否肝什么问题,同样都可以通过使用姜来调理症状。
这是原始点用实践和案例来论证过的。
只是作为初学者,把握好姜的用量,学好原始点,所有问题自然开解。
改善热能不足,不能只靠热源,还要配合按推,以利吸收转化;改善体伤,也不能只靠 按推,还要配合热源,以供运作所需。所以,改善体伤及热能不 足的按推与热源,及其他保健方法,都必须在身体能够接受吸收 的范围内妥善调配、灵活运用,如此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身体随时都在运作变化、消耗热能,生病时消耗更多,体质 会趋向更寒,故体内的热能只会不足,不会过多,因此可说根本 不存在热性体质。既然如此,那么据以判定热性体质的热象症状, 如:怕热、口破、喜冷饮、灼热感、肿痛、干癣、发烧、潮热、 口苦等,或寒热交杂体质的寒热象症状,如中医所谓的虚火、上 热下寒、表热里寒等,皆属果而非因,只要外治手法及外内热源 到位,即可化解,因此不可将果作因,误认为真有热性或寒热交杂 的体质。
此外,以上种种热象症状即使有轻重之分,究其原因皆 由体伤及热能不足所致,所以在处理上,不但不可冰敷及服寒凉 性药食,还须在按推原始痛点或患处后温敷乃至服温热性药食。
-----原始点医学16版手冊 2020年
那我们中医竟然在这样辩证的思维上,竟然犯了这么大的错,性相违竟然可以在一体内同时并存,这在几千年人家已经辩论过,我一看,恍然大悟,哇!原来真理是这样犀利的,放之四海皆准。他举个例,你绝对不可能推翻,那在我一路做下来,我才知道,中医也没有犯了这个问题,只是思维上、概念上出了差错而已,中医如果你一路做,好,然后来辩体质,所有的都是一个怎么样?寒性体质,也没有热性体质,根本没有冲突,所以,我们身体也没有犯到这种逻辑上的错误,那只是人的思维上、因为被假象所蒙蔽了,而产生的这样的冲突,这样的逻辑是不能通的。我举一个例子,你假如这一个杯子放冰块,那热水加进去会不会永恒的上面是热的,下面是寒的?永远保持这种状态,会不会?不会,当你热水多,冰块马上会被融化,到最后只有一体存在,这个水就变成温水,对不对?好,如果你冰块加热水,热水很少,然后冰块融化了,这个水很可能变成怎么样?凉水,最后你摸就是凉凉的,对不对?它只会往一个方向性,不会永恒停留在怎么样?一个状态下,然后永恒保持平衡,让你来说有一个热有一个寒,那我要用药、用热药去解决寒的,用凉药来解决它的热,没有这样的事。这个都是人在知见上想出来的方法,但是你知道,从知见上想出来的方法,一想就落入到迷惑颠倒去了。这里在《楞严经》有一句话,知见立知,即无明本,你在你的知见也就是你的概念。想出来的所有理论,统统都是无明颠倒的开始,哇!这个可猛了!所以你一定不能乱想,你一定要怎么样?做出来,那做出来,归类出来,每个都是这样的,你才说,哦!这是怎么样?所以,真理不是讲出来,而是做出来,做出来之后,理事一定是圆融的,不可能事归事理归理,不可能。我一路做下来到最后的结论,就是理事绝对是一,不可能二。所有,最后诊断跟治疗也是一,没有二,没有分别想,那这样整个的治疗就会变得很容易,我讲到这里大家听懂了吗?因为这绝对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也是影响中医界一直跳脱不出来,其实我对中医界,我虽然这样讲中医,我对中医感情很深,为什么?我恨铁不成钢啊!我觉得中医绝对是比现在西方医学还要更符合人性化的一个医学。但是,在因为思维上,没有做一个好好的研究,然后就错在这里,然后走不出来,这绝对是损失啊!所以,提出这种建言,绝对没有恶意。所以,很多人说我批判,这个绝对,我说真理一定要说,那不说,大家都要听好话,这个医学会不会进步?不可能!除非你们不想进步,不想听真话,那不想听真话也不要邀请我来,对不对?邀请我来,你们听真话的,绝对不是要听一言堂的,那我就是主要我知道,我就原原本本地讲,但我的立场还是一样,只为人民,只要病能治好,没有医学的派别。所以,我讲中医也没有说,真的要去对哪一个做攻击,这也作声明一下。
在这里之前,如果这样是一个真理,也就所有人都是寒性体质,那看病会变得容不容易?容易了,也就是,你们来,那让我辨体质,要我说答案,我很容易,我一眼望去,你们各种脸色不同,但所有人的体质都属寒性体质,我已经看完了,那要用什么药?喝姜汤,回去温敷,我已经把药也开了,如果说这个是药,我已经开完。那如果叫我按推,那就用原始点。那里都在里面,这样看病快不快?快啊!我刹那间,你们如果这里有五六百人,我刹那间已经看完了,不用一分钟我都已经确定,你们都要回去喝姜汤了,只是喝多跟喝少而已,那这样愉不愉快?原来看病是这么愉快,如果你懂,这样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了,到底是对大家有利还是坏处?你们自己再深自思维。
-张钊汉医师
那你生病后,你的体质已经变得更寒了,当然一定是服温热药。好,那么我们你看服适量温热药,我为什么特别提出适量呢?就是怕你们用猛药,过量了有时候也是怎么样,伤害,因为我的热源要以怎么样?温暖舒服为宜,以能承受为宜,而不是我高兴多大把就多大把,不是这样滥用,那你用法也没有错,那适量的给他温热性药食,结果他越喝越不舒服,或是症状仍在,那又做何解释呢?好,很多人会问,我不能喝姜汤,我一喝就上火,嘴巴就破,胃肠就痛,舌头就不舒服,有没有这种人?有。那是不是这个姜造成你这样的,不是啊,因为药食不具有任何功效啊。对不对?不要再诬赖它,它既没有治病的功效,当然也没有造成你症状的功效。一个症状的产生,背后要有什么,各种因缘和合,我一开始不是这样论述了吗,是不是?还想起来了吧,所以你怎么能诬赖它呢。那一定是什么,体伤啊,会产生症状的一定是体伤。所以这时候你不能怪它,是因为你的体伤没有解决,你只要把它揉松了,你再喝没事。
这个在《伤寒论》有一条,我觉得它里面最精华的一条,是什么呢?它里面有一句话它说桂枝汤证,就是它的症状就像服桂枝汤就会好的症状,比如怕冷啊,然后发烧啊这一类,本来桂枝汤证,服桂枝汤也对了,但是呢,反烦不解,结果吃对药,也对症了,结果病情反而没有好,甚至更加烦躁,就像你们喝姜汤,喝了本来对药了,反而人更不舒服。那这时候张仲景接下来怎么讲呢,先刺风池风府,风池风府就在这里,头部,等于头部原始点,却予桂枝汤则愈。好,你先把体伤弄松了之后,穴位就是处理体伤嘛。你们现在已经知道了,我前面经络跟体伤已经有比较。好,那体伤解决了之后,这时候再给他桂枝汤,他病就会好。所以我对这一条特别认为,这一定是实战经验做出来的。就是像我们一路做,遇到明明对药了,但病不会好,就像那个白马寺那一个脚背,吃三个月的中药,他也没有好,那不是药有问题,那是什么,体伤没有解决,你不能怪药。了解我的意思吧,所以当你以后喝了这些热药有不舒服的症状的时候,是因为你的体伤,而这个体伤不是因为姜造成的,你本来就有啊。就像我们在谈因的时候,你按了,按头部结果他心脏病发,不是你按了结果伤到他的胸椎体伤,不是,他本来就有。然后你因为按了,他因为痛,那种感觉,他会让他进一步紧绷,产生紧张之后,整个筋就绷紧,原来有问题的,才会产生症状,是这样来的。这样听懂我的意思吗?所以姜不具有治病的功效,当然他也不可能产生症状。症状不是单一的缘就能产生的,听懂了吗?所以你们不要再问我,我不能吃姜,是你的体伤没有揉松(解决)。了解我的意思,所以吃姜不会上火,这个,但这一个观念重不重要,我跟各位讲非常重要。因为这几千年来中医就死在这里,为什么,上火了,医师就不敢再坚持我的方了,不敢开热药。哦,你上火了,好,我改凉药。完了,这一改,病人身体就越来越垮,那你越改越没有答案,我跟各位讲,这样的错,我犯了好几次。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一次,我当时候在当医师的时候,有一个女孩子,她嘴干,嘴巴干,容易破,口渴,但是舌头一伸出来,很白。我一看,舌头白一定属什么,寒啊,那我就开热药,开了差不多快一个月,病没有好。那我就安慰患者,我说我已经很用心了,明明你舌头白一定是寒,但没有好,可能我开药有误。那时候我就不敢坚持了,我回头再开冷药,结果又吃一个月,也没有好。那时候患者不再给我机会了,就走了,我很伤心。我说我这么用心在开药,为什么她还离开我。但那时候我真的没有答案,因为热药没有效,那凉药总会对吧,不是A就是B嘛,对不对?我当时候的思维是这样,但我都努力开了,我也没有犯错啊。但现在我问题出在哪里,我没有外治法。那这样子的医师,我看跟你讲,全天下很多医师都是这样。我没有看过一个真正跳脱出来的。没有外治法,看不到,体伤会产生感觉的错乱,所以说我不是跟你们讲,这一句话一定会流传下来的。好,那这时候如果遇到这种情形绝对不要说你开药有问题,不能自己没有信心,就退却,这时候应先按推再服即可。就是像《伤寒论》的那一条,再继续给他桂枝汤,刺完穴位之后再给他,没事的,他病就会好。那这个已经把中医的一针二灸三汤药中间的关系怎么样,全部厘清了。你们厘清了吗?厘清了,中间的关系,这一句话,所有你去找外面的书,没办法厘清的,是千古一大悬案。好,那这个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而且这一个,这一句话,也是很重要,生病后你不要问,那个时候体质一定很寒,所以就是要温的来解决就对了
-张钊汉医师
总之,内热源用量之多寡及其药性之强弱,皆应以患者能接受吸收、感觉温暖舒服为最高原则。须再三强调的是,浓姜汤与浓蔘汤主要是生病时用来加强日常饮食的热源,以供身体之急需。当身体完全康复后,所需热源只须从合理饮食中摄取,并加强运动即可。若要当作保健长期服用,则宜改为淡姜汤,或淡蔘汤,或淡姜蔘汤。
22.寒性体质吃热性东西就上火,怎么补?
既属寒性,吃到热又会上火,这个就很矛盾了。
有没有这样的例子,有的。
重症患者常有这样的情形发生,也就像癌症的患者很寒,但是每次一补,患者就觉得很燥热。
而我确定了患者是寒,患者一吃冷的就绝对受不了,整个症状就会复发,而患者一吃热的又更难受,为什么会这样呢?一定是体伤所致。
这个就是我常常会引用《伤寒论》的一句话,《伤寒论》张仲景有一段话,就是太阳病应该要服桂枝汤,而你服桂枝汤反而烦躁不解,这时候他叫我们要怎么样呢?
先刺风池、风府,扎这两个穴位,扎了之后再服桂枝汤,这种病就可以治好了。也就是说桂枝汤是热的,给患者补,就补对症。明明患者是寒的,结果补了患者反而烦躁也没有好,这时候他建议我们,先用针灸把患者的筋弄松了,再补的时候,患者的病就会好,这一句话是这样的意思。
那这一句话运用在原始点上,确实也看到这样的现象,也就是患者明明是很寒,但补了就是很燥热,这时候我们再将体伤揉开,再吃补就补得进去了。
所以有时候有体伤的时候,反而温补的也进不去,就是温敷也进不去,患者明明寒的,温起来就觉得很燥热。但是当体伤真的揉开的时候,患者就开始舒服了。
“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体质只有寒多.寒少,没有热性体质,所以姜跟人参都属温热性,一般人一年四季都可服用,也不分早.晚。至于有人说吃姜散气,姜属温热性,怎么会散气呢?而且长期服用,只有好处,没有任何后遗症。有些人吃人参或姜会流鼻血.口干.口破.喉咙痛等症状,这些都属真寒假热,因为体伤所致。只要把体伤揉开了,所有症状都可以改善,按完后继续喝就没有问题了。
-张钊汉医师
问:体质的划分寒性、中性、热性是比较明确的。但中医强调阴阳平衡,跟气候春、夏、长夏、秋、冬以及地域东西南北中,五脏对应的五色、五行等等。还有年龄及小孩,少儿、青年、壮年。我们平常吃东西、运动,以至于原始点,就是说原始点疗法与中医的阴阳平衡观念以及五行的观念是否有关联?请老师给予解释。
答:强调阴阳五行的理论对不对?何谓阴阳平衡?阴阳是什么?如果阴阳是属寒热,那阴就是属寒,阳就是属热。但是阴阳它涵盖太多了!腹部属阴,背部属阳;内侧属阴,外侧属阳;太阳属阳,月亮属阴;虚属阴,实属阳;表属阳,里属阴;上属阳,下属阴……故阴阳是指一个对立的观念。所以在《黄帝内经》里面讲过“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也就是你可以把阴阳推到无穷无尽的。推到无始无终,最后连阴阳到底在谈什么,谁也搞不清楚。最后一句话“然其要一也”,这个“一”就好解释,“一”就是指寒而已。如果掌握这个寒,所有病都掌握了。如果分得太细,即使穷尽一生的生命也不可能穷尽阴阳。阴阳可以用在算命,也可以用在各种事物上,但医学就是医学,医学就是把体质改善了就可以。所以这个阴阳平衡太笼统了,有讲等与没讲。所有的学问都一定要建立在临床上,不能脱离人的基本常识。阴阳的范围可以涵概括世间一切的法,而一切法无穷尽的分阴阳已经毫无意义可言。谈阴阳就已远离医疗、远离人间。
《黄帝内经》还有一句话“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你真正懂道理的人,一句话就可以讲清楚。如果对道理不了解,你越讲就越偏离了,就“流散无穷”。故所有的医学绝对不能背离一般的基本常识观、价值观。一般远离了世间的道理通通不是真学问。也就是阴阳它已经形成一个概念,然后再来套事,这个理就是人为的理。
在《楞严经》讲到“知见立知,即无明本”,也就是在我们的知见里面再建立一个知,建立一个理论体系,那这个知就是无明的开始,也就是颠倒迷惑的开始。很多医学就是在人为的知见上建立一套理论体系。但当你把这套理论体系运用在临床上的时候,又自碍难行。不只阴阳五行,包括五脏六腑、经络学说、药物归经等理论,要运用到临床上都有它的障碍。至于它的理论错在哪里,可以参考原始点中医学。
体质只有寒多、寒少,没有热性体质,所以姜跟人参都属温热性,一般人一年四季都可服用,也不分早、晚。
至于有人说吃姜散气,姜属温热性,怎么会散气呢?而且长期服用,只有好处,没有任何后遗症。有些人吃人参或姜会流鼻血、口干、口破、喉咙痛等症状,这些都属真寒假热,因为体伤所致。只要把筋揉松了,所有症状都可以改善,按完后继续喝就没有问题了。
有些人说癌症不能吃补,比如人参、当归之类,这也是错误的说法。因为所有的癌症全属极寒体质,不吃一些温热的中药,难道要让身体更寒?癌症更加恶化吗?这都是中了西方医学的毒。
-张钊汉医师
“体质只有寒多、寒少,没有热性体质,所以姜跟人参都属温热性,一般人一年四季都可服用,也不分早、晚。”
以此论证 秋天可以吃姜! 因为秋天也好 冬天也罢,人的热能只会不足,体质也不会因为秋天就变得更好! 而当我们身体有症状,体质趋寒时,更要多补热源(姜等热性药食)。
秋天能吃姜吗?能多吃姜吗?什么情况能吃?什么情况不能吃?如何吃?您的认为理解呢? 请留言。(如引用经典请注明典籍具体出处和源于具体何人所言。否则都称为民间古话和传说。)最好源于实际生活和原创,少单引用网文。欢迎以原始点理论论述。
原始点内热源 姜的应用原始点内热源 姜的应用(小黄姜) 2017.6
教学为先 人才为先
网址:www.zhysd.org 邮箱:zyz@zhysd.org
全球原始点同学群 QQ群号:375581568
原始点志愿者中心 群号:248381855 (只有受邀才能加入,请先加入同学群)
原始点志愿者的精神:纯朴,利他,服务,奉献
------------------------------------------------------
手心向下,欢喜地给予,不要手心向上有所求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