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不论轻重,只要有体力虚弱病症,即为重病。重病处理应先外内热源,后按推原始痛点,并配合适当运动、充分休息及良好心态,必要时可用姜汤灌肠。以上处理方法,除按推原始痛点属医疗外,其余方法皆属保健。由此可知原始点是以保健为主,通过改善热能不足增强体力,间接修复本处体伤所致之症状,并以医疗为辅,通过改善组织器官运作,快速解除他处体伤所致之病症,且禁用任何寒凉性药食,唯有如此才能转危为安,从而达到解决重病的目的。
(一) 他处体伤的处理
处理他处体伤所致之病症,手法须精准轻巧,虽然允许力量稍大或时间稍长,但要谨慎,意即病症一有改善或病症恶化、体力变差,都要停止操作,以避免过度消耗热能。重病患者一天按推两次,若病情需要且患者能承受的情形下,按推次数可增加。总之,处理要以患者能承受为最高原则,而非越重、越久、越多次就越好。
(二) 本处体伤的处理
要保持室内温暖舒服安静及空气流通,且须配合运动、休息及好心情,热源才较易被吸收。外内热源的使用,皆应以患者能接受吸收、感觉温暖舒服为最高原则,而非外热源越久越热、内热源越多越浓就越好。
1. 外热源红豆袋、电热毯、暖贴等常用于无创口;姜粉泥、姜嗇、姜膏加姜粉等,常用于无创口的原始痛点、硬结、肿块、皮肤病等;有创口则用姜粉;至于温姜汤、艾炙、远红外线、电热吹风机等,则不论有无创口皆适用。以上仅供参考,无绝对性。重病温敷多以大面积,时间可达24小时,但都要以患者感觉温暖舒服才行。如背红豆袋太热或太重,要改以暖贴、姜膏、姜粉泥等,局部温敷;如天气闷热,则须空调降温后再温敷。
2.内热源内热源主要包括姜汤与姜粉、温热性饮食及姜汤灌肠。
(1) 姜汤与姜粉
姜汤是鲜姜片或干姜片熬煮而成,重点在姜的品质必须严格筛选。虽然用干姜片熬煮其药性胜过鲜姜片,但法无定法,不论用何种材料,以及用量、浓度等,都要考虑个体差异。服用方法是少量多次、小口温热吞服,以使热源的补充源源不断。如果紧急或不方便熬煮姜汤,也可用姜粉。但因姜粉不易消化,且可能含重金属,长期服用,必须审慎。
虽无定法,但依病情,在患者能接受吸收的前提下,针对成人每曰姜的用量,提供下表供参考:
病情 |
鲜姜片(克) |
干姜片或姜粉(克) |
||
常规用量 |
上限 |
常规用量 |
上限 |
|
轻症 |
50 |
100 |
5 |
10 |
重症 |
100〜150 |
500 |
10〜15 |
50 |
重病 |
500〜750 |
1500 |
50〜75 |
150 |
用量要由少渐增,见效即止,虽低于常规用量亦可,其后增减则视病情需要而定。重病患者只有在经过按推、温敷、温热性饮食、运动、休息、调心的全面配合,病情仍无改善、但还能吸收的前提下才允许超量、超限,只是不可长期为之、亦即病情改善且稳定后,须逐步调回常规用量。重病患者若不愿服食浓姜汤、姜粉,或服后吸收不良而出现症状,宜减量减淡、改以重症患者的用量甚至更少;亦可姜加西洋参、生晒参、红参、甘草、龙眼干、红糖等,加一种即可,或直接改用浓参汤,以减弱内热源之药性,并改善口感。值得一提的是浓参汤性温易被吸收,且患者多能接受,故成为救治重病的最好选择。红参常规用量是50克至75克,上限是150克。总之,内热源用量之多寡及其药性之强弱,皆应以患者能接受吸收、感觉温暖舒服为最高原则。
须再三强调的是浓姜汤与浓参汤,主要是生病时用来加强曰常饮食的热源,以供身体之急需。当身体完全康复后,
所需热源只须从合理饮食中摄取,并加强运动即可。若要当作保健长期服用,则宜改为淡姜汤,或淡参汤,或淡姜参汤。
(2) 温热性饮食
重病患者的饮食重点,不限定在温热性食材,而是要让任何食材都成为美味可口的温热性食物。煮菜要在少油、少盐、少糖、少加工品的情况下,善用温热性调味料,如姜、辣椒、胡椒、花椒、咖哩等,并且须煮熟,必要时甚至须煮烂,趁热服用。服用时要细嚼慢咽,不宜太饱,不需配汤。
(3) 姜汤灌肠
患者多曰不排便,或排便困难、腹部胀痛、欲呕、食不下、体力虚弱等,按推原始点无效,宜直接用姜汤灌肠。此外,患者一曰腹泻多次、发烧、体力虚弱等,此时应急用姜汤灌肠。因为姜汤性温,用于灌肠可直接温暖腹部器官,比其他外内热源更能快速改善体内热能不足,间接修复本处体伤,所以不仅可解决腹部胀痛、欲呕、食不下、胃溃疡、胃出血、腹内出血、痛经、子宫下垂、小便困难、频尿等症状,还可达到通便止泻,恢复体力的目的。由此可知,所有腹部本处体伤所致之症状,皆能以姜汤灌肠获得改善。
3.适当运动
对重病患者上述按推及热源使用,若无身(运动)、心(情绪、观念)配合,终将失败。初期运动量以患者能承受为宜,过量反而容易受伤,因此无需强求,量力而为,缓慢增加。运动方式有拉筋、柔软操、太极拳、瑜伽、爬山、爬楼梯、伏地挺身(俯卧撑)等,以能缓和、持久、摄心为首选,不宜剧烈,可选几样使全身能均衡运动。室外运动宜避免太冷或太热。易出汗、怕冷者,颈及身体前后可塞毛巾,既可保暖,湿后又方便取出,常保身体及衣物干爽。总之重病患者日常应以运动及休息为主,放松身体,缓慢调息,随时活动,不可过累、累了就睡,但亦不宜久躺久坐,一定要脚踏实地去落实。等热能渐充,体力转佳,体伤改善,各种症状如冒虚汗、吃不下、气喘、水肿、头晕、溃烂......自然都可改善。
4. 充分休息
不可劳累,亦不宜长卧久坐而不动。不可熬夜,宜早睡,睡到自然醒,醒后勿赖床,并杜绝房事。
5. 良好心态
重病患者,情绪容易低落,对疾病会有恐惧、压力,又急求病好,心情在如此紧绷下会耗掉原本就不足的热能,反而更伤身体。要保持内心平静,就要深信因果,了解疾病是因为体伤及热能不足所产生的果,只是讯号,不需在意,彻底放下对疾病担心害怕的念头。就算遇到各种恶疾,仍要坚信惟有从因下手,才是根本解决之道。若原始点医学处理后症状仍在,甚至加重,且体力也在衰退,宜反省按推、外内热源或运动是否做不到位?情绪是否起伏太大?以便及时修正偏差,否则贪快而用寒凉性药食或手术,一不小心就会严重透支热能而危及生命。患者更应开阔心胸,澄清思虑,常怀喜悦、感恩、包容的心,避免大的情绪波动,亦不可乱想自成心结。家人宜随时观察、开导、鼓励。患者若能端正心态、反观自省、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则更好。
最后,患者虽不需在意病情,但亦不可因病情改善而掉以轻心。重病患者康复后,体质较常人脆弱,故饮食起居不可骤然恢复常态,仍需按照上述各项原则进行保健,尤应避免寒凉与劳累,且要特别加强运动,放松心情,从根本上增强体质,杜绝复发,并逐渐摆脱对热源,尤其是浓姜汤的依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